静客雅集(25 ) 精彩回顾:古昊鑫《闭眼生活 睁眼做梦——长安诗人深圳梦》

发布时间:2022-11-28 15:43:41 | 来源: 阅读:584

2022年9月23日,静客雅集第25期特邀青年诗人古昊鑫老师为大家带来精彩讲座《闭眼生活 睁眼做梦——长安诗人深圳梦》,引领大家走进传统诗词和说唱音乐的世界。

静客雅集第25期海报

 

主讲嘉宾简介:

古昊鑫,主业生活,副业教书,闭眼生活,睁眼做梦。

96年生于陕西延安,深圳某高中语文老师,文学硕士,曾数次参与高考语文阅卷。写诗、小说、歌,毕业论文研究歌词,将生活与职业融合。

论文与文学作品见于《南京理工大学学报》《美文》《成都日报》《西安晚报》《星星》《北京日报》等刊物;

诗歌曾入选北师大中国当代新诗研究中心《青年诗歌年鉴》等选本;

曾受邀录制湖北卫视《奇妙的诗词》、深圳卫视《诗意中国》等诗词类电视节目,与最强大脑冠军水哥王昱珩对垒;另创作《长安南路》《唐诗里的长安》《我!爱!深!圳!》等歌曲。

他热爱诗词,毕业于中文系的他,不但有着深厚的诗词功底,还喜欢创作诗词,目前已有数万字的诗歌发表于各类诗刊、报纸。

他也热爱音乐,特别喜欢说唱和民谣,也创作出了大量的音乐作品。

诗词节目中与水哥对弈的古昊鑫(右)

 

静客雅集

本场雅集,古昊鑫老师围绕着文艺生活和自己的职业,向大家介绍了一个将诗意生活与语文教育相互融合的非主流老师,是如何在实现深圳梦的路上奋斗的故事。

古昊鑫老师真正开始将文学作为自己学习的重心,得益于17岁时的一个契机。他在偶然情况下拜读了由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九叶诗派”的代表诗人穆旦创作的《我们准备着》,其诗如醇酒甘酿,如涧边幽草,如惊蜇春雷。古昊鑫老师说穆旦的诗歌所独具的艺术魔力,时至今日仍然震撼着他的心。


从少年求学,到自己成长为一名语文老师,古昊鑫老师始终坚持文学创作。他在19岁时,作为交换生前往台湾,写下《今夜我在火烧寮》,被发表在台湾葡萄园诗刊。20—22岁,创作十余万字文艺作品,有不少被《星星》《北京日报》等刊物收录。20—24岁,集结诗集。26岁到深圳从教一年,更是将教学与创作结合,在教学、与学生的交流中发现灵感,不断创作新的文学作品。他的这种文学热情直接影响到自己班里的学生,同学们也对语文,对中国文学产生浓厚的兴趣。

作为一名标准的95后,古昊鑫老师也非常喜欢说唱,吉他更是信手拈来,其自弹自唱自创作的歌曲虽不如文学作品那么多,但也深受周边朋友们的追捧,是学生们眼中多才多艺的年轻老师。

提到老师这个职业,古昊鑫老师结合自己的成长经历,认为语文教育既要因材施教,更要不断创新。如用自己的诗出题,用自己的诗与古诗对比解读文学理论,给学生改诗,用编剧的经验帮助学生创作课本剧,播放学生的课本剧,以此增加学生的文学兴趣等。

互动环节,有静客问古昊鑫老师自己现在去学诗歌创作是否来得及?艺术创作有没有门槛,具体写什么比较好?


他回答:现代艺术看似谁都能创作,好像没有门槛。其实这就是现代艺术的优点,内容、形式大大丰富。而古代,古典的东西常常只有文化精英阶层才可以创作,形式就那么几种,内容也不够多。新诗也可以写丑恶。写吃饭,写刷牙,什么都能写,大家借这个点去引发思考,就能写出自己满意的内容了。

静客回音

 

橄榄树

 

#寻找原乡的少年#

12岁问乡的少年

路遥墓旁的倾诉

光中的乡愁

落定尘埃

三尺讲台

诗歌rap

于无声处

青春肆意飞扬。

 

主持人/老谭

 

高中时期,我写的“诗”誊满几个硬皮本,至今身边还有一本,虽然边角已经有被鼠虫蛀咬的痕迹,内页也有点松垮了,依旧没舍得丢掉,在我看来,这个本子如果丢了,可能我整个高中的悸动大概就烟消云散了。

刚到深圳不久的一个傍晚,我和二毛兄路过振华路一个小酒吧,二毛指着里面对我说,我们以后就搞一个诗歌酒吧,饮诗喝酒,转眼二十年过去了,二毛倒是成了大作家,我只剩记得他说的那句话了。

其实,在经历过儿时农村艰苦磨练和成年后现实或鞭挞或奖赏后,我时常有种感觉,我可能就是诗人,只是没写诗给大家看而已。

我的理由主要在于几个方面。

首先,是天真,我向来认为自己有一种天赋,看山就是山,皇帝没穿新衣,很难骗到我,只是我不是那个说出来的小孩。

其次,是骨子里浪漫,浪漫往往伴随的是危险,好在我有自己的方式,我不会浪漫到不顾家人安危去追求自己想要的,我的浪漫在于努力尽一个人的本分责任。

最后,我步履不停,我热爱反思和自省,有极强的自我修复能力,我会用最细腻的心思感触这个世界的末端神经,花鸟鱼虫,用感恩的方式和世界共进退。

我觉得自己就是诗意的生活在地球上,苦乐酸甜是写不完的诗,随便截一个片段,哪首诗不能动人。所以我说我可能就是个诗人。

以上所有文字,很难说是一首诗,或者说根本不是诗,那是当然。但,你要我自己说,不是诗又是什么?

我今晚不是发神经来写诗,是被今晚的静客雅集上古昊鑫老师的《从怀乡到返乡:长安诗人的深圳梦》讲座所刺激。

古老师很明显还在青春期,他有一百个躁动的合法理由,他自十二岁开始思考,自此开始寻找心灵的故乡,他在差班里郁闷,他发现喜欢的女生喜欢会吉他弹唱的男孩,就在15岁那年开始写歌,他远走台湾,在余光中的门下求学诗教,他在秦岭深处寻找安宁,也在深圳的沙河两岸感受初秋的晚风,他问我们,听说过“映射神经元”吗?

如果追要答案,应该重问一次,今晚的雅集现场,有谁不再年轻?诗乃文学之祖,艺术之根,哲思的尽头,诗是生而为人的福利。

 

【点击查看更多栏目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