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客雅集(37) 精彩回顾:沈愚《中国画的色彩——浅谈工笔重彩画发展历程》

发布时间:2023-06-04 19:40:00 | 来源: 阅读:395

2023年5月26日,静客雅集第37期特邀画家、陶艺家沈愚老师为大家带来《中国画的色彩——浅谈工笔重彩画发展历程》,从工笔重彩画这扇绚丽窗口,一窥中国画的色彩魅力。

静客雅集第37期海报

 

主讲嘉宾简介:

沈愚,画家、陶艺家

2008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画学院,获文学学士学位。2012年7月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画学院工笔重彩人物工作室,获艺术学硕士学位。北京工笔重彩画协会会员、北京大学(深圳)研究生院客座教师、暨南大学旅游学院客座讲师、雅昌艺术中心特邀讲师、愚逸文化创始人

长期从事文化艺术类实践,多次参加国内外艺术展览,有着丰富的展览经验。对中国传统文化有较深入的研究,艺术学养深厚,熟悉现当代艺术及展览形式的策划筹备;策划主持过中国画展览,陶瓷艺术展览,茶文化、中国建筑、中国传统音乐等多种艺术形式的文化艺术类活动,并且策划筹建多个文化艺术空间,为大众提供文化内容及相关艺术服务。具备策展、艺术会展策划,艺术空间运营的丰富经验。

出版文学作品有《素时锦年》、《去年的叶子》,画作有《花间集春暮》、《静和》、《清风》《宽春》、《和秋》等作品。

沈愚老师工笔画作品

 

静客雅集

 

本场雅集,沈愚老师围绕着传统重彩画的历史发展、工笔重彩画的材料工具等相关内容,为大家展示中国画的色彩魅力。

沈愚老师介绍,从战国到明清到当代,从前世到今生,工笔画在中国绘画史上一直占有重要的地位,具有悠久的历史,也创造了辉煌的时代,在浩瀚的世界艺术史当中也是当之无愧的瑰宝。

其中,有关于工笔重彩,古老而神秘,它是指工整细密和敷设重色(以矿物色为主)的绘画艺术,包括山水、花鸟、人物,使用天然石色在经过胶矾加工过的绢、宣纸或墙壁上绘制,色彩历经千年依然鲜艳明丽。
  

                  迄今为止,已出土的许多秦汉时期墓室的壁画、帛画,元代的永乐宫壁画,北京的明代法海寺壁画以及敦煌大量的重彩壁画都是重彩画的杰出例子。另外,湖南长沙马王堆汉墓发现的帛画据称是中国目前发现的最早的一幅工笔重彩宗教祭祀绘画作品,构图巧妙,线描精细,设色绚丽,显示了当时工笔重彩画技法到了十分成熟的阶段 。到了明末之后,西洋绘画技法传到中国,中西绘画相互借鉴,使工笔画的创作在造型更加准确的基础上,保持了线条的流动和内容的诗情画意。

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一些画家借鉴吸收日本画讲究材料的特点,在开发、研制、利用工笔画材料(包括新材料与传统材料),以及用新的观念看待艺术材料方面,作了很多引进与探索的工作,形成了相当的影响。


  不过,沈愚老师认为,对于工笔画创作而言,材料的功能是有限的。如果缺乏出色的造型能力、敏锐的色彩感觉、不同一般的想象力以及结构画面的能力,再好的材料也无济于事。个别艺术家可以专门研究材料,进行新材料的实验,为材料而材料,但对于多数画家来说,用材料创造出有情境、有思想、有技巧的作品,才是最重要的。

雅集现场,为了方便大家直观的了解工笔重彩的特色,细腻的沈老师还带来了她的作品,以及日常创作的笔墨纸砚,她强调:工笔画的细腻不仅体现于技法层,更体现于对人与物情感,环境等神韵的细致描画。一方面工笔重彩画的绘画形象追寻着写意的自由精神和中国哲学意念的传导,一方面工笔重彩画的绘制过程极具工匠精神,延续平面样式主义装饰性。中国现代工笔重彩画是对敦煌壁画及传统工笔重彩、中国民间美术的继承与发展。

互动问答环节,陈静院长提问工笔画未来会不会被AI替代?沈愚老师自信回答:不会。因为她认为艺术真正高级的地方,体现在艺术家对内心世界和对生活的理想以及对认知边界的探索,这是一种创造性的活动。这种具有个性化的、鲜明个人色彩的艺术创作,人工智能还达不到。AI作为一种技术,能代替我们的一些技能,但“人类的创造力、情感、同理心、价值观等是不可被替代的”。

赵勇博士和陈静院长为沈愚老师颁发授课感谢状

静客雅集第37期合影

 

 

【点击查看更多栏目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