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客雅集(14)精彩回顾:王扉《沉香屑里的旧事:张爱玲其人和她的小说》

发布时间:2021-12-07 13:23:23 | 来源: 阅读:778

2021年11月19日,静客雅集第十四期由作家王扉老师主讲《沉香屑里的旧事:张爱玲其人和她的小说》,围绕“最后的贵族 ”、“天才与爱情”、“鲁迅是山,张爱玲是水”几个主题,王扉老师为现场来宾分享了他眼中不一样的张爱玲传奇。

 

 

现场回顾

 

“时光是一条长河,人生是一场大戏。”一百个人眼中有一百个张爱玲。

 

张爱玲系出名门,祖父张佩纶是清末名臣,祖母李菊藕是朝廷重臣李鸿章的长女,母亲黄逸梵是一名新式女性,也是军门黄翼升的女儿。生在这样显赫的家庭,张爱玲从小就熟读诗书,学习英文、绘画和钢琴。只是后来家道没落、父母离异,她从童年时期就饱受虐待苦难,尝尽人情冷暖,直至成年。

童年的缺失使张爱玲一生飘零,却成为她强大的创作动力与丰富的创作源泉。三岁时就能背诵唐诗宋词,七岁时写了第一部小说,十四岁模仿曹雪芹的语气写了一部《摩登红楼梦》,文字活色生香。十九岁便在散文《天才梦》里写出“生命是一袭华美的袍,爬满了蚤子 ”这样的句子,惊艳众生。所以,张爱玲是一个生下来就会写小说的人。

 

1943-1945年是张爱玲的文学创作高峰时期,她以小说《沉香屑·第一炉香》崭露头角,之后又相继发表了《茉莉香片》《心经》《倾城之恋》等描写香港生活的小说。其中1943年的《倾城之恋》让她一举成名,使她的文学地位可以与鲁迅并列齐名。学者许子东曾说:“鲁迅是一座山,后面很多作家都是山,被这座最高的山的影子遮盖了,但张爱玲是一条河。”可见其文学魅力。 

然而,张爱玲事业上如鱼得水;感情上却“一败涂地”。因为在爱情选择上她只要当下,从不考虑未来。 与胡兰成缠绵,张爱玲不在乎他是汉奸,又有妻室。 更是写下那句著名的情话“见了他,她变得很低很低,低到尘埃里。但她的心是欢喜的,从尘埃里开出朵花来。” 与第二任丈夫赖雅生活,基本用“贫困潦倒”来形容。丈夫因病去世后,她孤身一人直至终老。可怜一代“文坛天才奇女子”却终究在爱情上不能得到圆满。


“张爱玲的一生是凄苦的,但她的文学成就是惊人的”,王扉老师说道。回顾张爱玲的一生,她似乎一直在孤独中度过。为了生存而写作,为了爱情而嫁给胡兰成,为了自由而离开中国,最后孤独地离世。

在深圳南山外国语学校教语文的张老师感慨:今天收获很多,主要有两点。一是了解一种文化现象或认识一个作者,首先要知晓其生长背景。曾有人问过海明威:“一个作家最好的训练是什么?”海明威答:“不愉快的童年。”要想激发一个人最强烈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或许离不开苦难生活的磨难。很多名人作家追究起来都有一个不一样的童年,这也是他们作品张力的重要来源。二是了解名家作品,需知道其写作的输入源和输出源。现实生活中,孩子们的阅读即是其输入源也是成长史,他们从小爱好的书籍和未来的发展方向紧密关联,需要老师和家长的正确引导。


        孟艳律师坦言自己本科学的是汉语言文学,之后改学法律,但始终保持对文学的热爱。如今工作繁忙之余,参与雅集可以静心,同时从名人成长史中得到鞭策。

刘慧珠为张爱玲的爱情故事表达了自己的观点:张爱玲把爱情中不好的部分赤裸裸的表现了出来,从某种角度讲也是给盲目婚恋的人一个警醒。同时针对刚刚上映的张爱玲小说改编电影《第一炉香》提问:当前影视剧IP改编流行,针对文学作品的改编应遵守什么标准?

王扉老师认为文学作品和影视的表达形式不同,“文字”转化成“视听”需要编剧超强的创作能力,时刻“填坑”作者未语还休的部分。即编剧要充分了解原作者创作背后的表达心境,不要脱离小说中心思想。

子砚影业制片人丁露露对小说改编的话题进行了补充,她认为文创改编既要遵从作者的创作本意也要迎合大众口味,同时需要结合时代的发展特色综合考虑,最终才能成就一个好剧本。
 

陈静院长为王扉老师颁发文化顾问聘书和授课感谢状

王扉老师向静客雅集赠送自己的著作

静客回音

 

橄榄树

昨晚“静客雅集”,所有人只为一个熟悉而独特的名字而来——张爱玲。

回想什么时候开始关注张爱玲和她的作品,我想应该是从90年代初红极一时的林青霞和秦汉主演电影《滚滚红尘》(影片暗喻了胡兰成与张爱玲的爱恨情仇)开始的,后来《倾城之恋》《色戒》等热映,又热追过一阵子她的作品。去年国庆期间去上海,因为刚看完宋以朗先生写的《宋家客厅:从钱钟书到张爱玲》,特意去常德公寓打了卡。

近日,得知上次讲过《有中国文化的文学课》的王扉老师即将作客“静客雅集”开讲张爱玲,群里的张迷们就开始激动、热议与期待。

我赶紧补看了张爱玲的第一部成名作《沉香屑•第一炉香》。然后想看新上映的许鞍华导演的《第一炉香》,却发现影片差不多下架了,大概文艺片太小众吧,就近的影院居然已无排期,只能以后补看了。

接着特意买了王扉老师在爱奇艺做的《第一炉香》七节专题课,从“紫罗兰”的来客,到沉“香”与“港”真,姑妈的后现代生活,葛薇龙vs林黛玉,乔琪乔vs西门庆,“怪异”的张爱玲,再到因为懂得所以慈悲,听完王扉老师对《第一炉香》不同视角的解读,让我对这部小说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也算是对老师的讲座有了一个提前铺垫。

昨晚,王扉老师《沉香屑里的旧事:张爱玲其人和她的小说》,为我们点燃一缕沉香,讲述一位天才女作家的人生传奇:

鲁迅是一座无法逾越的山,张爱玲是一条流淌至今的河。对张爱玲一生影响最大的两人是爷爷张佩纶和姑姑张茂渊。

张爱玲作品的两个输入源是:

1.传统小说,如红楼梦、金瓶梅、西游记。

2.英国文学,如毛姆的小说。

张爱玲作品的三大特点:

1.用中国传统小说模式写出现代生活气息,有算计,又有善良与包容,作品里有“兵气”。

2.用通俗文化方式写出纯文学,用俗写雅。

3.以女性作家身份挑战女权,批评女性拜金。

1943—1944年,是属于她的时代,那个时代造就了她,也让世人记住了她。大变动时代,出大英雄。同时代文学史上留下一笔的,还有沈从文(文学中的另一座山)。不随大流,反时代的作品反而更容易流传下来。

张爱玲晚年出了《对照记》和《同学少年都不贱》,其中《同学少年都不贱》借鉴了杜甫《秋兴八首》之三,秋兴八首是中囯文化人的心水(王扉老师又为我们拓展了张爱玲小说中的诸多文化密码之一,赶紧现场查阅秋兴八首)。

独特的张爱玲源自独特的童年及生命成长史。了解了她的输入源与输出源,方知天才从何而来。

文学作品改编成电影,是经典翻拍,更是重新创作。电影《第一炉香》,编剧王安忆要帮张爱玲填坑,不同的改编与原创,处在不同的时代,“翻译”也有所不同。

王扉老师的文学课,让我们再一次领略到“静客雅集”静而雅的魅力。

 

【点击查看更多栏目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