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客雅集(16 ) 精彩回顾:陆亚明《我与这座城市的文化关系》

发布时间:2021-12-22 17:42:17 | 来源:陈静口腔诊所 阅读:924

2021年12月17日,静客雅集第十六期也是2021年的收官之作,由资深传播学者陆亚明老师主讲《我与这座城市的文化关系》。此前,陆老师还曾多次做客陈静口腔线上谈话节目“腔腔三人行”,作为诊所的老朋友,从线上来到线下,本场雅集让我们再次领略了他鲜明的语言风格和人格魅力。

主讲嘉宾简介:

陆亚明,现任深圳职业技术学院特聘教授/产品总监;深圳之窗传媒有限公司执行董事;兼任深圳大学传播学院客座教授和专业硕士导师;西安欧亚学院通识教育顾问,并担任多家公司管理顾问和独立董事;亦曾兼任深圳广电、凤凰卫视、香港卫视等媒体多档节目嘉宾和评论员,是一位拥有丰富企业运营经验的行销传播与公共传播研究者与实践者。

现场回顾

 

雅集现场,陆亚明老师为大家介绍文化、文明、文艺三者之间的概念差异,并从四个方面重点论述了文明与文化之间的区别及联系:文化是文明的基础,文明是文化的升华/沉淀。

长期以来,深圳受困于“文化沙漠”的标签,被认为只有经济的突飞猛进,欠缺文化的深厚积淀。但陆亚明老师并不认同这种说法,“我们积淀不够多,但是不代表我们没有积淀”。如果说历史的东西才是文化,深圳确实不多,但如果把深圳的创新精神、文艺活动、时尚潮流、建筑景观等也纳入文化范畴,它又是一座文化热土,早已觉醒。

陆亚明老师说文化这东西,就像空气一样,看不见,摸不着,但是实实在在存在我们身边,并影响着我们的一举一动。小到散步遛狗,大到城市崛起民族复兴。没有它,大家就会感到窒息。近几年,“深圳女孩子不谈恋爱只搞钱”愈发深入人心,实际上,这也是深圳文化的一部分。

深圳特区成立至今已有四十余年,这座海纳百川的城市,包容着五湖四海来深打拼的人,同时推动着世界上不同地域的文化在这里碰撞、融合、创新和发展。全新的理念在交汇激荡后凝结成一系列影响深远的深圳观念:“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送人玫瑰,手有余香”“来了,就是深圳人”成为大众耳熟能详的标识性口号……

在回答自己和深圳这座城市的文化关系时,陆亚明老师留下一段独白:

文化,是一个非常广泛和极具人文意义的概念。简单地说,文化是一个特定地区人类生活要素的总称,它涵盖特定地区人民从过去到未来的历史,是其所有物质表象与精神内在的整体,包括历史、地理、风土人情、传统习俗、生活方式、文学艺术、思维方式、价值观念、审美取向等等。

我们或许不生于斯,却长于斯、成于斯。对于一位移民城市的新市民而言,如何让自己摆脱漂泊感而形成家园意识,共同分享城市文化建设的福祉,我们完全可以建立一套属于自己的范式。讲者意图通过分享自己的个人经验,帮助听者系统性地建立与这座城市的文化关系,成为真正的深圳人。

互动环节,大家就深圳文化能否加强外来移民的家园意识及归属感展开讨论。有静客认为归属感来源于对亲人朋友的情感寄托,背井离乡的人在异地很难拥有归属感。也有人认为自己还没到深圳前就已经认定自己是深圳人,对深圳情有独钟。

陆亚明老师总结深圳的文化根系具有草根性、自主性、多样性、野蛮生长等特点,这和外来移民长期在深圳这片土地上扎根奉献有很大的关联。新移民在吸收本土文化的同时,也把自身的文化特性引入其中。在深圳如果没有家园意识,很容易产生焦躁心理,这就需要用文化构建人生的意义系统。

对此,陆亚明老师建议大家从教育入手,多读书,提升自己的文化调适能力。聆听内心的声音,遵循内心的指引,走出去,多参与深圳的文化建设,才能像榕树一样,长出气根,枝叶繁茂,在深圳找到属于自己的“家园”。

现场互动交流

陆亚明老师专属的2022年历卡片

陆亚明老师是“静客雅集”和“腔腔三人行”的双料嘉宾

静客与陆亚明老师合影

陈静院长为陆亚明老师

颁发文化顾问聘书和授课感谢状

 

静客雅集第16期合影

静客回音

 

陈静

 

看着白天时而考验爹娘智慧和情绪管理能力,睡着了却可爱无比的娃,我想我真的了解他吗?

在今天的雅集里,我收获了一份距离感:眼与心的距离,过去与未来的距离。在这段距离里,有关于意义的思考。

深圳搭载了我们的青春。还记得一号线开通那晚的首乘狂欢,还记得春节在欢乐谷寻找高地看汪峰演唱会,还记得画了浓妆去世界之窗表演。

保持好奇,保持警醒,保持宽容;有质疑的能力,也有接纳的能力,成就孤独而丰盛的灵魂,岂不快哉。

 

相宜

 

人生的意义是什么?我理解人生的意义就是内心的自信,内心的满足,内心的平静。生活中,我一直在寻找这种意义,越寻找,越清晰,与静客雅集就是这样奇妙的相遇。两次来到静客雅集,都是听从内心的召唤,都获得了意义,感恩,感谢!希望所有静客们幸福如意。

 

橄榄树

 

昨晚静客雅集陆亚明老师为2021收官,开讲《我与这座城市的文化关系》。令人重新思考这座城市的文化根系与意义时空,以及个人如何对抗焦虑,用文化构建自生的意义系统。


陆老师昨晚金句:


多问文化是什么?
少看别人,多看自己。
焦虑时多追问意义。
端着装一辈子,也是一种修养。
把心端平,看向远方,在文化哲学中,寻找逃遁之地。 
像榕树一样,长出气根。
选择友善,开放,活力,宽容。
结识异父异母亲兄弟亲姐妹。
任正非说,要批评一双鞋,先穿上走一段。
放弃他视角,享受属于自己的生活,为灵魂提供滋养。
聆听自己内心的声音,关照自己的身体,享受孤独,过好彩虹式的灵性生活。
要像蜂窝煤一样, 内在充满温暖。
走出去,联结自然,历史,建筑,人物…
每年至少读十二本书。
朋友圈的媒介素养很重要。
……

陆老师的每句话字字珠玑,就像一盏明灯,照彻前路,滋养赋能。

昨晚每位静客都感慨良多,我又何尝不是如此。97年初我和家人为了给孩子一个更广阔的天地,毅然放弃江南小镇安适的家和军工国企的身份,南漂深圳,一切从零开始。一路酸甜苦辣走来,从未放弃读书学习,工作轻松些以后每年保持50本书50部好片好剧的习惯。我理解的归属感就是无论身处何地,不忘初衷,秉持内在的充盈富足,始终与生活的这座城市保持紧密的文化链接,就一定能在这个城市的文化体系时空里抽枝散叶舒展绽放。


每座城市都有自己独特的性格,所谓深圳精神正是我们每一位来深建设者创新、开放、务实、追求卓越的总和。

【点击查看更多栏目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