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客雅集(17 ) 精彩回顾:邓春儒的小世界

发布时间:2022-05-15 17:28:56 | 来源: 阅读:541

2022年4月22日,静客雅集第17期,也是2022年首期,由著名艺术家、深圳鳌湖艺术村发起创始人、鳌湖美术馆负责人邓春儒老师主讲《小世界·春儒》。当晚的雅集距离上一期已经过去三个月,不仅没有被大家遗忘,相反再次相见,静客们难掩内心的激动,现场互动气氛格外热烈。


主讲嘉宾简介:

邓春儒,1977年出生于广东深圳,2001年毕业于广州美术学院,当代艺术家,广东省美术家协会会员、深圳市青年美术家协会副会长、深圳市美协理事、油画艺委会委员、深圳鳌湖艺术村发起创始人,鳌湖美术馆负责人,油画艺委会委员,综合材料艺委会秘书长,现生活工作于深圳。

静客雅集

 

雅集现场,邓春儒老师从自己的作品和艺术实践项目,生动讲述了自己二十年艺术心路,为大家介绍了一个属于他的精彩“小世界”。

艺术是一种用心灵去理解的语言,貌似神秘,实际上却时时刻刻围绕在我们身边,因为艺术源于生活。邓春儒老师介绍,鳌湖艺术村的村民和孩子们在艺术家们的熏陶感染下,愈发热爱生活,喜爱艺术,学习艺术,他也时常寻找机会,创造机会,将村里的孩子带到外面的世界,开阔眼界,这又何尝不是艺术的一种传承和发扬呢?


村内外持续的艺术项目


“以艺术影响社区”是鳌湖艺术村的特色,作为深圳鳌湖艺术村发起创始人,邓春儒老师坚持用艺术改造家乡,落地“艺术乡建”理念。现如今这个由艺术家自发形成的艺术村落,不断生发出一种积极向上的力量,推动着鳌湖艺术村与城市共融,不断向前发展。

邓春儒老师通过展示自己的艺术小世界,点亮了各位静客师友心中的文艺火苗,现场大家争相交流,与老师互动,气氛活跃。

 


静客回音

 

赵勇【静客回音·邓春儒的小世界】

       邓春儒,深圳土生土长的广东人,启蒙在观澜鳌湖启明学校,客家人氏。

       初识春儒,脑子里边跳出很多疑问。

      十几年过去,板寸头的发型依旧。黑灰色调的休闲装依旧。眼镜换了几个,怀旧有如胡适之的镜框依旧。儒雅腼腆,斯斯文文讲话的习惯依旧。

      广美油画系毕业,可是看他的系列作品,似乎与油画惯常表达方式那么不搭。放弃大学教授不做,放弃深圳中心城市不住,悄然回到偏离市中心数十公里的老村,这些都会让人感觉特别另类。

      抽象朦胧的画面,丙烯、水粉、版画、雕塑、装置,形式各异,风格大多为水彩式的晕染作派。背景、主题人物、全身大景、特写面孔,几乎毫无例外“一晕到底”。犹如隔着薄纱观景,晃眼一看,有景有人,认真看细节,却不知是何时、是何景、是何人。甚至常常看不出来是男人还是女人。这么一晕,会给人紧迫感,让你不由得紧盯那些似乎是飘来的线条和云雾般的色斑,催动内心的好奇去琢磨作品中的物中之物,景中之景。

      移开视线,读一下画作题名,再去了解春儒本人,脑子里的疑问逐渐消解,内容也逐渐清晰。

      黑灰为主的色调,犹如本尊惯常装束。彩色作品,也是比较单一晦涩的土黄,好像取材于客家古老村落的土墙。犹如带着锈蚀出土的青铜器,泥土尚未清理的陶瓷古董,千年泥水浸渍而半朽的丝绢……准确地说,看春儒的作品感觉是隔夜回忆的梦境。

     “创作,只是在不太紧张,不为创作而创作的状态下满足自己,表达对社会的看法。”邓春儒解释说。

      《种植者》系列版画,穿着厚棉袍的一对长者模样,头戴瓜皮帽,典型的北方人过冬天的样子。一人手拿竹竿(或是农具)甩手前行,一人双手放在腹前,好像把采摘的东西放进肚兜。两个人直直挺立的腰板,有脚踩土地的踏实感,仿佛在享受大地的馈赠。旁边花盆,长出一支壮硕的禾苗,直挺挺的姿态,应该是不畏寒霜,准备迎春到傲枝。这是春儒在享受天伦之乐,享用父母亲手种植蔬果的过程中,感受到的父母大爱形象。

      《面包山》,用丙烯如水彩,图绘的面包像是瓦楞纸箱里的铁疙瘩。随意、不修边幅的信手涂鸦之感。把一块面包堆砌成大山,得把附近笔触看成是风雨浓雾中伫立的高楼大厦,油彩随重心流淌出来的线条,是雨水还是泪水?“棱角全无的轮廓,是在讲述现在城市的兴起与环境的磨合,体现人与自然,人与人造环境,人与人的互动。”

      《星球》,从右后边亲吻妈妈的画面。没有春儒的解说,我会直观猜测是恋人在调情。其实朦胧的抽象,抽象的朦胧,温馨感是《星球》确切的基调。朦胧催生想象,抽象催生猜测,最后的浮想联翩,就是春儒想要的春意萌动吧。

      《早九晚五》,形态不同的编织竹笼,如绣球、宫灯、鸡笼、鱼篓、撮箕、捕鱼器、孔明灯,等等半成品一样的竹编,宽大的竹篾,宽大的孔洞,布置在空空的密室一角,灯光从竹笼中投照出来。网格映在四壁,浪漫的羁绊之感油然而生。“上下班的空间挤压,但是心里要有光!”

      如果这是以光影反映现代工作的刻板和希望,那么透过《林中空地》,我们可以看到城市化风卷残云般铲除与新建的过程中,春儒等艺术家为了留存古村难得的乡村一隅,尽心体现乡土眷恋的那份执着,于是才会有位于深圳市民中心美术馆《大潮起珠江》的一席之地。

      纯粹的动机,我们可以在看到春儒把布展费用来邀请村民,于是我们可以在《晾晒》父与子的行为艺术中,体会生活的油盐菜米,体会日常生活所维系和期盼的那束希望之光。

      纯粹的动机,我们可以看到春儒在艺术村编演话剧,让环卫工人、保安、小商贩、打工仔、企业老板、职业演员、小学生和乡村老师等等天南地北的人们聚集一起,给大众讲述自己,展示深圳四十年巨变给个人带来的深刻烙印。

       纯粹的动机,我们可以看到在艺术村组建青少年合唱队,有机会让村里的娃娃在中心城市的大舞台上与更宽广的世界互动。可以看到一百多位中外艺术家安居老村,集体创作,以多样的艺术形式来妆点村落,于是我们看到《此地无涯》(ANYWHERE BUT NEW-WHO)的时代气息与幽默。

鳌湖古老的故事,同当代鳌湖人与深圳一起走向世界。

       春儒村长,这是艺术家在艺术村的作为和担当,更是根植内心深处挚爱乡土的艺术情怀。《我和我的家乡》艺术家原型人物,就是他了。

     “村子就是你的作品”,这里不仅仅有南方的客家村落那种迁徙文化,不仅仅有三百年来祖祖辈辈繁衍生息的血脉,还有时代变迁的沧海桑田和与外界的融合,还有浓缩在乡情中的大盆菜,更重要的,是每个人心中需要的、属于自己的一片领域。

     《林中空地》所呈现的《小世界》,其实是一片大视野。

 

梅苏

万紫千红总是春,今日的“静客雅集”,我却看到鳌湖艺艺术艺术村“村长”邓春儒的灰色。

灰色,由黑白调和而成,没有黑白分明,却比黑白更高级,它模糊了黑白的界限,也更融合,这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1、着装风格的融合 :一身休闲的灰色,低调地融入到“观众”中去。

2、艺术风格的融合 :不限画布,而是各种媒介,信封,砖头,石头。。。行为都可称之为艺术。

3、个人风格的融合。由艺术家而跨界鳌湖艺术村“村长”,由艺术村而各种平台 ,整合能力刮目相看。

有品质的雅集,收获颇丰。

 

华华

昨晚听邓老师讲他的艺术理念,结合自己去的一趟艺术村,对艺术和美景的认识更加深刻了,于是当场朗诵了这首诗。在小小世界里存一隅田川,种一抹阳光,有限里追求无限,是当晚最大的收获,谢谢老师和赵博送的书。

细心的小伙伴应该会发现,诗里还藏着林中空地四字,正是老师的作品之一。

 

小世界

——给螯湖艺术村村长邓春儒老师

 

人间的桃源仙境

在螯湖这个村庄实现了艺术的乌托邦,美的理念在这里贯彻富足了。

五柳先生到了这里,一定会竖起大拇指点赞。

不再是一箪食,一瓢饮。

而是万生扬,齐声唱。

清晨醒来,等待你的是早春新鲜的阳光沐浴芬芳,沉浸徜徉于林儒耽美的创造沟通交流,环村同此凉热。

国际合作,文旅走出鹏城心的眼界于是放大。

种植阳光温润尔雅,

修补心中的裂缝,

缝合伤口的空茫,

世界虽小,在画纸里无限扩大。

画面虽灰,寸地方藏亿丈长虹。

 

橄榄树

昨晚,又见春儒老师,再次领略他的村庄,他的油画,他的林中空地,他的小世界……

大家都在思考,为什么春儒老师的画基本是朦胧的灰调子,画里表达了什么?每个人看到每幅画都会有不同的感受,有迷惘,有触动……

让我想起,最近看过大卫·霍克尼的几句话,或许是对春儒老师的画给了最好的注解:

“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眼中的真实。你可以按照你想要的任何方式,为世界着色。这便是绘画的魔力。”

“变幻的世界中,色彩同样转瞬即逝。当有某种色彩点亮你的目光,还请添加到心灵的调色盘,别放过它。”

古人云,墨分五色。看似简单的灰调子,就是春儒老师的心灵调色板吧!灰调子里有老师眼里黑白灰细微变化的精度,是老师创作那一刻最真实的心灵感悟和自由表达。

能让我们感动并深深喜爱的那幅画,一定是我们触及到了画家赋予这幅画中的某种灵感,并与之有了相互的连接与感应。

这就是艺术的魅力吧,正是这些看似无用的东西始终在滋养着我们日渐老去的生命力和逐渐麻木的情感,让我们的心灵一次又一次热烈起来。

 

未曾谋面的也终将会相遇

近水楼台缘故,拿到了春儒老师的雅集同名书籍《小世界》,上班期间电脑运作期间便看了一半,里边有一句话特别触动我,就是“绘画本无法,无法便是法”,恍然看到这句话,瞬间醍醐灌顶,恍然大悟;

人生本就不设限,放开手去做,敞开心扉地做,才是最有可能成功之法,我觉得之前我一直在自己给自己的限制中生活,并不常看看外部的世界并且接收其他的想法,接收并且享受所有外面的信息才会让人活的更加真切,昨晚看春儒老师的画作的沉浸指数是20%,今天看了邓老师的《小世界》后已经提高至60%,从模糊的状态变成能够沉浸到画中,并且产生联系联想,尽管我和邓老师画这幅画的想法可能很不一样,但我觉得重要的不是理解老师画的什么,而是我能从中接收到什么信息,我们都各自有收获便是最好了。一幅画的价值,我觉得最重要的是情绪价值和我们之间的联系,不像有些画,看了便是看了,但春儒老师的画很多都能让我印在脑海中。并且拿到老师的 to 签真的很浪漫了。


林荣燕

很高兴又能在阳春四月里听到邓春儒老师的艺术乡建历程,其实同去年一样,让我感触最深的仍然是那浓浓的乡土情,我看到了村里的红砖绿瓦,草木荣枯,老叟孩童,柴米油盐都在邓老师的作品里得到了呈现。

家乡村落由破败到艺术乡建,作为这一切改变的一线工作者,一路走来必定坎坷艰难,但到今天我相信邓春儒老师看着家乡越来越来好,心里一定也是温暖幸福的。

历经路中苦,方知回首甜。邓老师的作品,灰黑色的格调,以质朴朦胧的笔触映射出了心中的“小世界”,却蕴含了对家乡,对生活的温情,所以我愿称之为““小世界,大温暖”

 

余珍

【静客雅集】2022年第一期,终于开场了。很高兴第一场是由跨界、多元性的艺术家、用艺术改变家乡的实践者邓老师为我们开幕。

他把艺术渗透生活,用艺术重整家乡,用艺术吸引不同艺术家汇聚一起,用艺术感染家乡的居民,激发他们对美好生活环境的追求,用艺术做家乡孩子们的翅膀,使他们飞出村庄,与外界连接、交流学习。让鳌湖成为真正艺术的乌托邦。

 

思维明治

有幸参加静客雅集活动,聆听当代艺术家邓春儒老师的分享,获得了老师的签名赠书。了解百名艺术家如何用艺术创作将深圳的老旧村庄改造成艺术之村一一鳌湖艺术村。艺术有改变世界的力量。

 

Debbie 邓

看着邓老师各种灰色的作品,我以为他想表达郁闷和失落,宣泄极端的情绪,但听着邓老师娓娓道来艺术渗透村庄的故事,慢慢地在我的脑海里勾勒出了一个热血的灵魂。

回家的路上我一直在思索为什有这种反差。后来听到邓老师说艺术家的作品只是为自己表达,那这一切都不需要解释了。而且邓老师的作品总能在某个时刻打动了某个人,可能是无意为之也可能是意料之内,这就是我今天收获。谢谢邓老师、谢谢静客雅集。

【点击查看更多栏目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