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客雅集(32) 精彩回顾:远人《从苏东坡的“乌台诗案”说起》

发布时间:2023-04-20 21:05:00 | 来源: 阅读:264

2023年4月7日,著名作家远人老师携新著《应是飞鸿:苏东坡的诗旅人生》莅临静客雅集第32期,并为大家带来精彩讲座《从苏东坡的“乌台诗案”说起》。

静客雅集第32期海报

 

主讲嘉宾简介:

远人,1970年出生于湖南长沙,中国作家协会会员。

有千余件作品散见于《人民文学》《中国作家》《山花》《随笔》《天涯》《花城》《大家》《芙蓉》《钟山》《文艺报》等海内外百余种报刊及数十种年度最佳选本;已出版个人著作28部,主要有长篇小说《长虹贯日:千秋女帝武则天》、中短篇小说集《兜了个圈子》、散文集《画廊札记》、人物研究《梵高艺术发现之旅》、诗集《你交给我一个远方》、评论集《曾与先生相遇》、传记《应是飞鸿:苏东坡的诗旅人生》等;有部分作品被译成英文、日文、匈牙利文等多种文字译介海外;曾获湖南省十大文艺图书奖、广东省第二届有为文学奖·金奖、深圳市十大佳著奖等,现居深圳。


静客雅集

 

《应是飞鸿:苏东坡的诗旅人生》是一本关于苏东坡的传记新作。该书完全以古籍史料为本源,以苏东坡的诗词为脉络,以其仕途变换为节点,以其人际交往为线索,详尽书写苏东坡从出仕到逝世的整个仕宦历程,深刻分析其屡遭贬谪、频繁变迁但依然积极处理政事、豁达面对人生的根源,同时也展现了北宋中期的官场政治和社会风貌。

作者远人老师在这本书里梳理了苏东坡人生中的每段高峰与低谷的所有细节,重点勾勒了苏东坡在其间的思想变化和人生态度,并将地理、生活、思想三者相结合,清晰呈现了苏东坡的三种不同人生路径──官宦人生、流放人生、地理人生,彰显了苏东坡因地理、生活与思想的变化而变化却又不变的一生。


      本场雅集,远人老师为大家精彩讲述了苏东坡人生中巨大的转折点——“乌台诗案”事件发生的始末。

乌台,指的是御史台。乌台诗案,其实就是御史台审理的苏轼诗文案。


元丰二年(1079年)四月,苏轼调任湖州知州。上任后,他即给神宗写了一封《湖州谢表》,说自己“愚不适时,难以追陪新进”,“老不生事或能牧养小民”,这些话被新党利用,说他“愚弄朝,妄自尊大”、“衔怨怀怒”、“指斥乘舆”、“包藏祸心”,又讽刺政府,一时间,朝廷内一片倒苏之声。


七月二十八日,上任才三个月的苏轼被御史台的吏卒逮捕,解往京师,受牵连者达数十人。这就是北宋著名的“乌台诗案”。苏轼在狱中103天,因为弟弟的积极营救,以及宋太祖赵匡胤时定下不杀士大夫的国策,逃过一劫,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受当地官员监视。也就是在此期间,苏轼写下了闻名后世的《赤壁赋》、《后赤壁赋》和《念奴娇·赤壁怀古》等名作,以此来寄托他谪居时的思想感情。同时,在公务之余,他带领家人开垦城东的一块坡地,种田贴补生计。甚至创造出“东坡肉”等诸多美食。可见这位北宋大文豪别具一格的豁达人生态度。

“乌台诗案”后,苏轼人生跌入低谷,但他的思想、文才却迅速进入无人企及的境界。


   在远人老师看来,乌台诗案之于苏轼,是灾祸,更是福报。若没有乌台诗案,苏轼就只能是大学士、文人官员苏轼,而不会是旷世而伟大的文学家苏东坡;若没有乌台诗案,中国的文化故事应该要减少一成吧,至少不会有《大江东去》、东坡肘子之类,“乌台诗案”是中国十一世纪的政治哈哈镜,各色人物均在其中,但它又催生了一个性情放达而思想深邃的苏东坡。

赵勇博士发言,自己被苏轼的性格魅力深深折服,苏轼在官府沉沉浮浮很多年,他深受儒家文化影响,也有着兼济天下的心,他不强求于归隐山林,在看到希望的时候,也不放弃。他是那种不管在怎样的境遇里面都可以保持自己好心态的人。总之,苏轼是一个幽默机智,对后世影响深远的人。

 

静客回音

 

陈静

 

对我来说,有爱、有趣、有才,可能是喜欢苏东坡最主要的原因。

作为官员,政绩的评价,有很多历史因素及角度,正如当年京城的内斗;然而我们能看到的是他做的“民生微实事”项目留存至今。作为文豪,有人说他不是史上No.1,但他的诗词书法作品,足够后代珍藏回味。

在座的我们,虽然比苏先生晚出生近千年,仍在研究他阅读他,从而感受他靠近他。他是一个大名鼎鼎的古人,更是一个有血有肉的真实的人。在他得意、失落、兴奋、难过、快乐、迷茫、痛苦、顿悟的时刻,总能用自己的爱意和才情留下诗篇,调和矛盾,治愈自己,也治愈了千年后的我们。毕竟,谁不想和一个有爱有趣又有才的人做朋友呢?

感谢远人老师拨冗来到现场分享,感谢谭老师倾情主持,感谢静客伙伴们聆听互动,期待下次相聚。

 

老谭

今晚,我们再一次怀念苏轼。远人老师选择了苏轼人生命运转折点乌台诗案作为开题,时而娓娓道来,时而义愤填膺……

紧张,愤懑,绝望,劫后余生,纵然苏轼大才,也深受帝王赏识,然官场如虎,苏轼从出仕开始没有过几个安稳年,一生陷于政治斗争,黄州惠州儋州,是命运的低谷,也是化蝶的时刻,是苏轼轻描淡写戏谑人生的六个字,也是苏轼最为璀璨的生命之重。

与其说我们在怀念苏轼,不如说我们每个人都是苏轼。尤其是当我们面对困难的时候,当我们人生大起大落的时候,想想苏轼是如何走过来,或许我们就有了无穷的勇气,这大概也是我们每个人喜欢苏轼的原因吧。

 

静而雅之·游而学之

听远人先生讲"苏东坡的乌台诗案"

有时间也想去

黄州惠州儋州走走

假如走过东坡走过的路

就算相逢

我会告诉他:

平生文字为吾累

此去声名不厌低

苏兄的声名千年流转,应是飞鸿。

 

林班长

 

我看书已经有二十来年了,虽然也杂,但多半都是些实用之书。何为“实用”?并不是所谓成功学一类,而是最近有什么“惑”?或者有什么影响生活的事情想去了解,科技、人文、历史、人物传记等等,还有就是经商方面的书,需要时我就会去买回来看看。譬如十多年前,很多事情已经到一个点上了,我一方面去看心理医生,一方面开始阅读心理学相关的书籍。“解惑”,是我阅读最重要的目的。有时候看完一本感觉不够,就顺着线索,多看几本;暂时够了,能记住里面几句话了,就够了。

然后放下。

对于东坡先生,无疑是“惊为天人”的。他的诗词我觉得只有李白和李商隐能比一比,也各有千秋。诗仙的大气,李商隐的唯美,苏东坡的博远,都令人难忘。东坡先生的诗词我也记得一些,但以往并没有特别留意,直到近年“东坡学”越来越热起来后,才又多了几分对先生的了解和敬仰。

尤其是当站在西湖的苏堤上时,苏堤春晓、曲风荷院、平湖秋月、断桥残雪,那一刻有种古今贯通的感觉,先生仿佛还活在当下,而我是必须要请他喝一杯酒的。

繁忙的工作让我很难写很长的文字,不过我依然坚持尽量能写一些短篇,练练手,一方面不荒废写作之技,另一方面通过文字捋清楚自己的意。

早上和儿子去公园散步,进公园前有个红绿灯,去的时候刚好绿灯变红,回的时候刚好红灯转绿。儿子说:一来一回都刚刚好,只是来的时候运气好,回的时候运气差。我跟他说,我们经常会碰到这样的事情:有时刚好遇上,有时刚好错过。它们都是刚好,是一样的事情,本质上是没有分别的,就如东坡先生说的“也无风雨也无晴”那样。他低头若有所思。我抬头看,一只小鸟从路边一棵大榕树里冲出,冲向了天空。

昨晚大家还讨论了为何乌台诗案之后,苏东坡反而在文学等各方面的造诣一骑绝尘?从我个人的人生体会,一个人必须经过“大事”磨砺,才会脱胎换骨,越大的事,甚至于生死,才越能让人悟透人生。所谓死去活来,就是这个意思:过去的我已死去,今天的我又活了过来。人生的挫折往往是宝藏,如果哪天你遇到了好像“天都快垮下来”的事情,打心里想想苏东坡,跟自己说:好啊,这回轮到我了。这样,就彻底读懂东坡先生了。

回到开始,我看书是为了“解惑”,而我理解的“惑已解”的标志是你开始了行动,或者开始了改变。所以我读书比较偏“学以致用”(也可以说知行合一,但我一本王阳明的书都没看过),对读书的理解是偏实用主义的。我认为除非专职的学者,一般人如果看书而不实践,很容易会越看越“惑”。以上纯粹是个人理解,仅供拍砖。

我喜欢苏东坡,但我不是苏迷,不过这次远人老师的书,还真要认真看完,神会一下东坡先生。昨晚赵博士说要大家以诗达意,我不会写,但那一刻,有个念头从心底浮了出来:

应无所住,而苏东坡。

【点击查看更多栏目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