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客雅集(51)精彩回顾:张寿洲 《地球的脉动:世界植物现况报告》

发布时间:2024-03-07 17:07:00 | 来源: 阅读:314

2024年2月23日,静客雅集第51期特邀著名植物学家、研究员张寿洲博士,为大家带来精彩讲座《地球的脉动:世界植物现况报告》。张寿洲博士通过幽默生动的语言、丰富的图片、详实的数据,为大家全面综述了世界植物的现况、全球植物面临的威胁及植物保护国际公约(CITES)等相关知识,带领静客师友一起探索绿色生命之源。

活动报名海报

主讲嘉宾简介:

张寿洲

博士、植物学家、研究员

1999年到现在一直在深圳市仙湖植物园工作,先后担任该园科技部副部长、园艺部部长、引种保育部部长、植物园副主任和首席科学家等职。

兼任中国植物学会理事(第十六届)、广东省植物学会副理事长、中国植物学会植物园分会常务理事、系统与进化专业委员会委员和中国科协第五批系统与进化植物学首席科学传播专家、中国野生植物保护协会理事等。
发表文章百余篇,主编或参编著作13部,主持或主要参与相关科学基金20余项,获得植物新品种授权11个,获得深圳市自然科学奖和广东省科技进步三等奖各1项。

《嘉卉-百年中国植物科学画》(为主编)荣获2019年中国好书和2022年科技部优秀科普作品荣誉,近期在木兰基因组、秋海棠基因组和苏铁基因组研究等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 苏铁基因组研究被IUCN物种存续委员会称之为里程碑式成果。


静客雅集 NO.51

 

雅集开场,张寿洲博士为大家介绍《世界植物现况报告》的渊源。他说英国皇家植物园——邱园,作为世界上最著名的植物园,收集了全世界超过5万种植物,活的树木便有25万棵之多。它与74个国家的306家研究所有联系,收集了全球重要的植物学期刊。并于2016年发布了第一份《全球植物现状评估报告》,报告由80多名科学家历时一年完成,被认为是首份全球性的植物现状评估报告。之后每年,邱园都会对数据库、已发表的文献、政策文件、报告和卫星图像进行研究,更新一份全球植物评估报告,以此来监控植物的状态变化。

根据邱园2016年发布的第一份报告,全球已知的植物物种大约是39万多个(不包括藻类和苔藓类),并且每年新发现的植物物种达到2000个。全球21%的植物物种正面临灭绝风险。在威胁植物物种生存的因素中,最大风险因素是农业发展导致栖息地遭破坏,如棕榈油生产和养牛;第二大威胁因素是伐木导致森林退化;第三大因素是楼房和基础设施建设。相比之下,气候变化的威胁倒不是特别明显。

本场雅集,张寿洲博士为大家介绍的这份报告一共分为三大章,分别是:全球植物世界概述、全球植物面临的威胁、植物保护相关国际公约(CITES)。

据张寿洲博士介绍,2021年,植物学家钱宏等人基于全球多个植物数据库整合,提出全球已发现和描述的维管植物有369054种,其中蕨类13810种,裸子植物1172种,被子植物354072种。

然而,张寿洲博士表示:“这只是冰山一角而已,地球上还有成千上万种人类未知的植物。目前,全球已有超过391000种维管植物,且每年有大约2000种新植物被发现。如果抓起一把泥土,里边包含多少微生物,我们现在还很难讲清楚。”

早在2017年,深圳华大生命科学研究院、深圳市仙湖植物园、中科院昆明植物所联合发起苏铁基因组项目。该项目选取苏铁类最基部的类群、同时也是中国特有的古老残遗种——攀枝花苏铁作为测序材料,吸引了植物学领域国际顶级专家加入。最终由国内外22个机构,60多名科学家共同参与完成,研究成果数据公开共享,全球科学家可免费下载使用。2022年,科学家们完成苏铁基因组解析工作,首次发布苏铁完整基因组图谱,这意味着种子植物基因组演化研究中的最后一块“拼图”已顺利完成。


a:攀枝花苏铁;b:攀枝花苏铁雄株和雌株的孢子体

从袁隆平的杂交水稻,到屠呦呦的青蒿素,再到华大基因建立全球最大植物基因库……多年来,我国植物科学研究进展迅猛,一项项成果见证了中国植物科学的前进步伐。

张寿洲博士说中国是唯一每年发布生物物种现状的国家,发布名录已被广泛采用。据统计,从2018年至今,中国生物物种名录总下载量超过5 TB,在线物种页面访问量超过1000万次。这既支撑了一系列生物多样性相关的科学研究、保护决策及科普工作,也对支持中国履行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等相关国际公约具有重要意义。

根据《世界植物现况报告》,目前全球植物面临的威胁主要还是来自外来植物入侵、植物病害、虫害、无序采挖、火灾等。大数据显示,大自然正在遭遇人类有史以来最大的麻烦,有超过100万种动植物正面临灭绝的威胁,当今物种的灭绝速度已高达过去的数十、乃至数百倍,似乎验证了科学家们口中的“人类正处在第六次大灭绝危机之中”。因此,保护地球迫在眉睫。

1963年,IUCN(世界自然保护联盟)高呼制订国际公约,订定规则以限制稀有或濒临绝种动物之进出口及交换,并限制剥取该动物生皮及其它部分作为纪念之用。1973年,21个国家在美国华盛顿签署公约,签约当时尚不具拘束力,直到1975年才正式生效。CITES公约的制定,旨在加强国际合作,预防濒危物种因国际贸易而遭到过度开发乃至灭绝,全力拯救珍稀野生物种,确保野生动物种群的可持续性和多样性。至 2017 年,受公约保护的植物物种已增至约 3 万种,附录 I、II 和 III 包含的物种数量分别为 334 个、29644 个和 12 个。

 

当然,人类除了遵守公约,挖掘可食用植物资源、利用新的遗传工具帮助我们从植物中获得更多支持,以及持续利用自然资源的新方式,都可减少对植物的破坏与影响。另外,为保存种质资源,通过科技助力,建立末日种子库,以及DNA库和RNA库,迁地保存活体库都是安全高效的选择。

 

 

 

张寿洲博士图文并茂的解说,让静客师友们徜徉在一个奇妙的绿色植物王国。在互动环节,静客提问:“折耳根和鱼腥草有什么不同?”、“某些声称萃取于植物的护肤品的原材料真的来源于植物吗?”这些问题,将讲座推向了高潮。张寿洲博士风趣幽默的解答,更是让静客师友们乐在其中。

雅集结尾,张寿洲博士强调:关注“植物现状年度报告”,既是关注我们赖以生存的大自然整体,也是关注我们身边那些具体而美好的植物个体。地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家园,需要我们每一个人来保护她。

 

静客回音

 


赵勇博士 /  陈静口腔诊所创始人

【雅集·植物所感】

 

从动物的食物链角度,从生命溯源、发生和进化的角度来看,植物是生命之源,这一点毋容置疑。

几次跟随张博士参观仙湖植物园,每次都有刘姥姥进大观园的感觉,日常所见的一花一草,一经张博士解说,其中蕴含的无穷奥妙,才得知其一二。

两个小时科普,呈现出平时在植物科学家眼睛里,那些浩瀚学科知识的冰山一角。说起我和张博士的职业角色,最大的共同点应该都在研究生命。我研究是人类的牙齿和口腔,张博士面对的是全球的生命之源——植物。

每当看到我们周围那些多种多样的植物,各种各样的生态带给我们的感受,就让人感受到地球的美丽,多样的生态环境让我们感受生命是多么神奇。从我们个体来讲,短短几十年生命历程,如此珍贵。我们走向自然,会很自然的联想到我们自己的生命,最大的启发是提醒在座的每一位,务必珍惜自己的生命和健康。这是今天听植物知识的第一感受。

我们对自己所处的自然环境了解太少,张博士告诉我们:抓起一把泥土,里边包含多少微生物,我们现在还很难讲清楚。对于我们在座的牙科伙伴们,每天从事口腔临床工作,实际上是一张开嘴,就要面对大约四百种口腔微生物的工作客体。数百种细菌,常态的结果是微生态的平衡环境。我们与数百种细菌共生的过程,让我们能够享受每日三餐,伴随我们几十年的生命活动不出乱子。一旦微生态环境失衡,最常表现出来的口腔疾病,就是蛀牙,或者牙周炎,这两个都是口腔常见病,这些常见口腔疾病甚至对全身健康还构成极大危险。

第二个感受是关于中国的硬实力。

两年前张博士完成了攀枝花苏铁的全序列基因测序,研究成果发表在《自然》杂志,前两年有机会两次参观华大基因总部,还请到华大基因的副总来诊所做了一场关于生命科学的发展报告。惊叹华大基因在基因工程研究所取得的巨大成就,创造性研发出世界上功能最强大的计算机测序设备,让中国摆脱生命科学技术的硬件制约,从而顺理成章完成了多种动植物,如水稻、特定人种、家禽、蔬菜、野生生物等基因的深入研究,基因研究为疾病防治、物种演化溯源、农作物品种优化、地球生物信息的保护……等等,提供了无比广阔的技术支撑。

前几年新冠疫情突发,全球恐慌,无计可施的时候,为什么中国的新冠检测试剂盒会这么快出来,可以源源不断为全国甚至国际提供检测试剂?原因就是我们身边有强大的华大基因公司。拥有先进的生物技术,让中国可以更从容地面对疫情防控,也可以更从容地应对强权国家借机炒作疫情而衍生的复杂国际政治经济斗争。

关键时候,科技能力所支撑的国家实力,让中国的发展走得更坚实。中国崛起,体现在在更多的方面,那是因为我们不但有火箭军,有中国航天,有天眼,有北斗导航,还因为我们有华大基因、有华为、有大疆、等等更多的高科技企业。

这些企业拥有的专利技术,研究成果发表在国际顶级期刊,如《科学》《自然》杂志,仅华大基因一家,这些年就有百余篇。

行走在世界科技前沿,引领科技风向的角色,顶级论文发表得手软,就是水到渠成的事情。综合起来的结果,就是中国国际的话语权,越来越掷地有声。

中国科技发展的现状,也因为我们身边有类似张博士这样的学者,有无数兢兢业业,埋头苦干的专家群体的付出,让中国有更多的学科走在世界的前列,我们要向这些科研工作者致敬!

最后,我想谈谈科学态度的话题。

张博士带给我们的观念中,有“Our future is botanic",也有“The useful plants"。一方面揭示生命的来源和归属,另一方面提示我们人类通过现有的技术如何合理利用植物资源。

物种多样性是构成美丽地球的基础,保护自然就要保护多样的生物。我们不会因为老虎会吃人就把老虎给灭了,我们也不会因为某个植物有对人体有某方面的毒性就完全铲除。

科学是有边界的,对待万事万物,都要讲究一个度。比如我们做X光检查,X光的辐射致病是剂量决定的。我们不必一提到X射线检查就害怕,就紧张焦虑。一张牙片的辐射量就是我们每天自然辐射的量,拍不拍牙片,我们每天都暴露在自然辐射之中。

一些作为食材的植物,如折耳根,蕨菜等,本身具有一定毒性。吃还是不吃,这也有度量的考究。我是四川人,从小就在春耕的田坎上刨野生的折耳根,也在春天山林里,上蹿下跳,兴奋地采摘野生蕨苔。腊肉炒蕨苔,那就是家乡春天的味道,也是妈妈的味道。采摘和品尝都是美美的体验和记忆。是药三分毒,也是同理。

行善放生,也要讲究科学。卖鱼不杀鱼,买鱼不吃鱼,买海鱼放生在淡水池塘,或者买淡水鱼放归海洋,这是护生心还是杀生心的行为?信仰行善也离不开科学的态度。

我们难以设想没有植物的世界,我们怎么生活?所以,让我们怀着一份感恩的心,珍爱我们生活的环境,珍爱我们的地球。让我们怀着欣赏的心,珍惜每一颗植株,把我们的生命放到自然中去,好好享受当下。


谭肇国  雅集策划/主持

静客雅集新春第一期,总第51期于今晚落下帷幕,衷心感谢张博士的精彩分享,感谢各位师友的到来,感谢张博士为我们打开了世界植物的美丽新世界。

开年的第一课,让我们真切感受到了和谐二字的分量,对地球,对植物,我们人类总是是索取多于贡献,而植物不言,以至于对植物的默默付出和陪伴熟视无睹,这大概是不太和谐的。

今天的我们,对生命的桃花源充满着向往,显然对地球上植物亦应报以无限的感恩之心。春天已到,祝各位师友新的一年,在希望的田野里和植物为伴,尽情耕耘,静候佳音。

 

【点击查看更多栏目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