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推荐
Recommended article
发布时间:2024-03-23 17:22:00 | 来源: 阅读:286
2024年3月8日,静客雅集第52期邀请深圳大学、深圳北理莫斯科大学双聘副教授栗壮志博士,为大家带来精彩讲座《中俄绘画的异同》,以中俄画家有关“光线”的创作作品为例,引领观众体会中国与俄罗斯传统文化下的独特精神属性。
活动报名海报
主讲嘉宾简介:
栗壮志
中国人民大学博士、中国人民大学徐悲鸿艺术研究院副研究员
深圳大学、深圳北理莫斯科大学双聘副教授,深圳大学艺术学部美术与艺术学院美术系教师,深圳北理莫斯科大学艺术与科技国际实验室主任、艺术中心副主任
俄罗斯列宾美院访问学者、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俄罗斯美术家协会会员。深圳市美术家协会理事、艺术策划委员会秘书长、深圳市大鹏区美协副主席
主要从事油画创作、综合材料绘画与油画的材料与修复研究
本场雅集,栗壮志博士从自己的专业出发,为静客们带来了兼具专业性与趣味性的讲解。通过展示中西方耳熟能详的人物画,深入浅出地讲述了中西方绘画的立意、技巧上的不同。讲解中还穿插了自己在画作鉴定中的趣事,以及赴俄罗斯列宾美院的留学经历,在风趣幽默的闲聊中拓展了大家的艺术视野,同时引导大家从中西方哲学思想差异体味画作中迥异的形式意趣与审美追求。
讲座伊始,栗壮志博士以文艺复兴代表作《蒙娜丽莎》为引,带领大家赏析了著名画家达·芬奇的绘画技法。达·芬奇在《蒙娜丽莎》绘画中,成功地运用了“渐隐法”绘画技法。“蒙娜丽莎”人物形象,与背景界限不太明晰,人物轮廓不那么明确,仿佛融入背景之中。
△列奥纳多·达·芬奇《蒙娜丽莎的微笑》
接着,栗壮志博士分别展示了维米尔、夏加尔等人的作品,并为大家总结了西方人物画的特点:西方绘画是形象艺术,是用透视的理念、素描的技法、写实的手段来完成。
另外,栗壮志博士还分享了自己对西方艺术发展的观点——“艺术与科技相关、科技影响观看世界的方式”。比如关于“色彩选择”,随着时间推移,粉嫩的颜色更容易变色,而土色等自然界偏灰的颜色比较稳定,更能够持久保持色彩。对于艺术品鉴证修复来说,画上的不同裂纹与采用的颜料、画布有关。暗部颜料薄而透明,亮部颜料厚重,因此多年以后,画上暗部和亮部的裂纹会不同。
△约翰内斯·维米尔《戴珍珠耳环的少女》
△马克·夏卡尔《小镇之上》
我国五千年历史中的艺术瑰宝如云,栗壮志博士为大家挑选了历朝代表作进行赏析。通过对《洛神赋图》、《簪花仕女图》、《韩熙载夜宴图》、《簪花仕女图》、《听琴图》等作品的讲解分析,栗壮志博士为大家总结了中国人物画的特点:中国人物画着重强调“以形写神”的特点,通过对主观感受进行提炼与想象,能够有效勾勒出人物的特征,表现出独属于画中人物的气质。
△顾恺之《洛神赋图》(东晋)
△周昉《簪花仕女图》(唐代)
△顾闳中《韩熙载夜宴图》(南唐)
在欣赏完中西经典画作之后,栗壮志博士又为大家细心总结了东西方人物画的差异:
1、造型不同:中国人物画以线、笔墨为主要造型手段;西方人物画以色彩、明暗为主要造型手段。
2、背景不同:中国人物画背景多以空白体现无限空间,不拘泥于现实空间的模拟;西方人物画重视透视原理,模拟再现真实情景。
3、审美不同:中国人物画偏重“神似”,以形写神,有时会配上书法,精炼洒脱;西方人物画偏重写实与理想的完美结合,在塑造优美形象的时候,把人身上最美的部分集中起来,从而创造一个显得优美的人物形体。
雅集接近尾声,大家对艺术探讨的热情仍十分高涨,静客们就“东南亚国家的绘画艺术发展历程为什么很少被提及”“中国油画未来的发展方向是什么”“俄罗斯绘画在欧洲处于什么地位”等问题,向栗壮志博士提问。博士专业幽默的解答,也让静客师友们收获良多。
陈静口腔赵勇博士谈听课体会,他说世界上任何一种艺术,都是人类文化的产物。每个国家民族,因其独特的文化,而成为特别的标志并引以为傲。随着国力提高,传统文化愈发闪现光芒,反过来又助力综合国力的提升。中国经济高速发展,传统文化发展紧随其后,发挥出重要作用。中国画坛的文化自信,对世界文化的包容,百花齐放的画风将成为主流。
赵勇博士 / 陈静口腔诊所创始人
【雅集·赏画】
(一)
女神节之夜,迎来栗壮志教授《中俄绘画的异同》品鉴讲座,这是静客雅集文化沙龙的第五十二期。
特殊的日子,首先祝女神们节日快乐!
特别享受的夜晚,听艺术老师谈绘画,谈美学,谈艺术。
讲课主题从中俄绘画风格的话题发散开来,跨越很多层次。目之所见,耳之所闻,栗教授通过精选作品和花边故事,逐一解析,好像在科普讲解,更像是在摆龙门阵。深入浅出中,自然而然把主题上升到艺术的境界。这其中不仅有俄国和中国的绘画风格特点概要,更有中西方绘画的异同比较;不仅有中西方审美的异同渊源,还有古典与当代绘画艺术的差别;不仅有艺术审美角度,还有从古至今从绘画实践所展示的审美变迁足迹。
特别丰盛的夜晚,从具象的视觉盛宴到抽象的美学思考。
现场观众刚刚提出的诸多问题,栗老师的讲授和回应,让我们思考美学的标准和审美的立足点。我们谈艺术,可以把它当做纯粹的个人爱好,就像你喜欢红色,我喜欢蓝色,他喜欢绿色,各有所爱,没有对错。
不同时期,不同地域,不同国度,不同民族,涉及的绘画和艺术也具有鲜明的个性,甚至存在截然不同的表达方式和审美方式。本质上也没有对错,可是在实际上却可能具有意识上,或者说审美上的偏爱和偏见,由此可能引发矛盾,甚至激烈的文化冲突。
个人爱好用艺术的形式来表达,必然带有明显的个人特质,也许这正是艺术的个性魅力。然而,并非每个人的个性都可以进入艺术的范畴。
从历史角度看,流传下来的众多绘画作品一定是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些要么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具备技艺超群的画风画技而成为经典,要么是历史久远,零星发现的,可能属于远古先人的神来之笔。欣赏他们,因为他们是人类曾经活动的印记,是某个历史时期的文化符号和技艺高点,是属于同一个星球的人类共同遗产。
兼收并蓄,古为今用,洋为中用,需要具有宽阔的胸怀。人类初始,难以考证痕迹,只有想象和神话,我们可以从绘画,更多地吸收从古至今的中西方视觉艺术,从而在这个过程中去继承和发扬光大属于中国、也属于世界的绘画艺术。栗老师在谈及绘画的艺术形式和生命力,也许还隐含了创造艺术的时代使命和历史责任。
【雅集·赏画】
(二)
身处当代之中国,经济发展了,当代中国的绘画艺术在当今世界的地位如何?能不能像千年前的汉唐盛世之年,东方的中国文明和产品能够在欧洲等发达国家备受追捧,像千年前那样,西方人不远千里万里东方寻宝,最终共同实现了文化交流,成功踏出一条丝绸之路?
构筑崭新的当代丝绸之路,就是我辈的时代使命。
我们不禁想问,为什么一千年以后,尤其是欧洲文艺复兴以后,乃至第一次到第三次工业革命以后,源自中国的多种艺术形式文物虽然当之无愧成为世界各大博物馆的珍藏和镇馆之宝,可是中国的国际话语声音却还是比较微弱?当然我们也清晰看到,中国追求和平的发展模式,追求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声音,在国际上正变得越来越有份量。
近代有一个英国学者,叫李约瑟,他从“李约瑟之问”开始求索,于上世纪四十年代来到抗日战争中的中国实地考察,无论身处何地,执着研究这一课题直到终生。他痴迷地研究中国文明对世界的影响和贡献,率先对欧洲文明中心论提出了挑战;他以科学的研究方法,史料详实逐一论证自己的观点,以系统发表的鸿篇巨作有力揭露西方主流意识形态对中华文明的偏见,为中国发声。他提醒世界应当公正评价非西方文明的价值和意义,肯定了包括中国在内的非西方文明对现代科学在欧洲兴起的巨大贡献。
李约瑟通过大量的比较研究,揭示了东西文明发展之间的种种联系、各自的特征和相互差异,进而指出不同文明和文化的沟通与融合乃是人类文明未来发展必由之路。这些论断轰动了东方和西方。因为他超越了意识形态的偏见,用科学求证的方法解释和阐述世界科技文明的演化进程。这在近代世界,可谓无人能及。我们在倍感欣慰的同时,也为中国本土没有出现类似的人物而遗憾。
绘画艺术,作为一个国家民族特征性的符号,其所处的时代和社会经济的环境,必然代表不同的立场利益,具有阶级性。
文明的融合和传承具有世界属性,李约瑟之问戳破了固有的观念桎梏。我们可以从大量身边的文物中找寻一些脉络:一千多年前唐僧取经所到之处的犍陀罗文明与敦煌莫高窟,与云冈石窟。昆明出土的牛虎铜案与武威出土的马踏飞燕,这两件同属三千年前的青铜器,却在相隔数千里的一南一北边陲之地发现。三星堆与商鼎青铜器。所有这些凝结着雕塑绘画所反映的造型艺术,追根溯源,看来都可以用李约瑟之问的结论得到印证。
栗教授关于绘画艺术的赏析讲授,引发出多样的文化思考。地球人的文明,都是地球村共有的宝贵财富,都需要代代后人去学习和继承,更需要不断创新和发展。文化自信,属于每一个民族的共同话题。文明创造,属于人民。
((注:雅集当日即兴散谈,课后整理。感谢栗教授一席绘画艺术讲坛所启发的感想)
谭肇国 雅集策划/主持
静客雅集第52期今晚落幕,栗壮志博士从中俄绘画的异同说起,延伸到了中西方绘画的异同,勾勒了世界绘画的历史框架,并结合其自身油画创作、油画材料研究、文物修复、中俄艺术交流等体会,为现场师友做了生动有趣的分享。
赵勇博士在感言环节,对中国绘画在中华民族复兴进程里,如何向世界讲好伟大的中国故事,对中国绘画在当代社会进程里扮演的角色,表达了自己的忧思。
现场师友也从不同的角度提出了问题“为难”栗博士,大家的问题思路清奇,你来我往的探讨中,收获新的知识,收获欢乐。
今天正巧又逢国际妇女节,静客雅集的参与者向来都是女性居多,同时,我们所有人都由女性所生,在此,借用陈静口腔诊所今日的主题海报文案“不被定义的她,定义着我们的幸福”,对女性师友的长期支持表示感谢,祝愿大家身体健康,幸福永久,节日快乐。
再次感谢栗博士的辛勤备课和精彩分享,感谢所有师友的莅临,我们下期再见。
Recommended artic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