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客雅集(59)精彩回顾:赵倚平《清新隽永转为凄怆悲凉的背后——从李清照的生活遭际理解她的诗词》

发布时间:2024-08-19 11:59:00 | 来源: 阅读:225

2024年6月28日,静客雅集第59期特邀著名作家赵倚平老师为我们带来《清新隽永转为凄怆悲凉的背后——从李清照的生活遭际理解她的诗词》。

活动报名海报

主讲嘉宾简介

赵倚平

笔名五味子

祖籍陕西蓝田

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散文学会会员、深圳市杂文学会副会长、深圳文学学会常务理事;曾任深圳市罗湖区作协副主席,专栏作家;曾获陕西首届“世强杯”鲁迅杂文大赛二等奖等诸多奖项。

著有《漂泊心绪》,《五味字》,《蜘蛛不好吃》,《深夜记》(获深圳市第六届十大佳著)《且从诗句看青史》《书香手泽暖》等。

 

静客雅集 NO.59

 

李清照是生活在北宋向南宋转折的动荡时期中国历史上一位才华绝代的伟大女词人。她经历了表面繁华的北宋末年和战乱不已、偏安江左的南宋初年。生活从优裕走向苦难,这种生活经历表现在她的诗词中,就是早期的词清新隽永,缠绵悱恻,悠闲风雅。到了后期,金兵入侵,北宋灭亡,词人逃难到江南,李清照词风变得深沉低徊、沉郁悲凉,慷慨激扬,甚至凄苦绝望。“国家不幸诗家幸,赋到沧桑句便工。”正是这种生活的剧变,在词人的心中激起了抹不掉的伤痛,也使她的词焕发出异彩。

本场雅集,“五味子”赵倚平老师通过讲述李清照的生活时代背景,以及撷取李清照靖康之变前后著名的几首诗词,进行对照讲解,引领读者走进李清照的世界。

李清照(1084—1151?),号易安居士,历城(今山东济南)人,婉约词派代表,有“干古第一才女”之称。她的父亲李格非,是学者兼散文作家;母亲也长于写文章。李清照自幼受家庭的教养,年轻时就有很高的文学修养。她的丈夫是太学生赵明诚,两人婚后共同致力于书画金石的搜集整理。金兵入据中原时,流寓南方,境遇孤苦。所作词,前期多写其悠闲生活,后期多悲叹身世,情调感伤。形式上善用白描手法,自辟途径,语言清丽。论词强调协律崇尚典雅,提出词“别是一家”之说,反对以作诗文之法作词。能诗,留存不多部分篇章感时咏史,情辞慷慨,与其词风不同。

李清照的人生真是跌宕起伏的一生,从她出生开始便是她人生的辉煌,从此开始走下坡路,最终落得凄凉的晚年生活。这些我们从赵倚平老师分享的诗词可以窥见一斑

《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常回忆,外出贪玩,忘了归时,又是醉酒,不知归路,划船入藕,鸥鹭纷飞。多美的一幅水墨画!反衬出无拘无束、无忧无虑,欢快自由的少女情怀。

《点绛唇》:“蹴罢秋千,起来慵整纤纤手。露浓花廋,薄汗轻衣透。见客入来,袜划金钗溜。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秋千下,纤手搓,露沾鲜花,汗水轻湿。突遇情郎,一惊一喜,转身就溜,不忍心又回头,门口偷看,却装作嗅青梅。活泼可爱,调皮羞涩,一见倾心,一往情深。满是大家闺秀风范,既典雅,又柔情似水。恰似一幅素描画,意境美,情清淡,淡中见纯真,淋漓尽致。

李清照与赵明诚结婚后,佳人才子,天地绝配。花前月下,卿卿我我。诗词唱和,泼墨作画,研究金石,传有“赌书消得泼茶香”怡情趣事。夫唱妇随,喜乐平安,典型的文人生活。“几身修得此清福,神仙不作做鸳鸯”。让世人赞叹、追捧!可惜,好景不长,赵明诚外出做官,李清照在家留守。空闺寂寞,相思煎熬,孤单难耐。于是寄情诗词,一吐相思。其词缠绵悱恻,浓厚艳丽。犹如梨花带雨,楚楚动人,回味无穷。

《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橱,半夜凉初透。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在这两首词中,已看不到李清照往日无忧无虑的少女形象,取而代之的是终日思情悠悠、愁肠百结的思妇形象。此时两人虽然短暂分离,却互相惦念,一种离愁,由两人分担,更何况尚有传情锦书的慰藉,在苦涩的离愁中含有夫妻双方心心相印和彼此眷恋的幸福感。这时李清照的词是传统婉约词的悲秋伤春,离愁别恨,但感情真挚,意境深厚,非同时代男词人模取女声之作可比。这样欢乐与甜蜜的新婚生活没过多久,崇宁元年(1102)七月,李格非因“新旧党争”被罢官,李清照写诗给公公,希望他帮助自己的父亲摆脱困境,却遭到拒绝,李清照因此而写下“炙手可热心可寒”的诗句。

世事难料,靖康之变,战火连天,大宋飘摇,民众南迁。期间,赵明诚任江宁知府。眼看金军漫天而来,心生惧怕,连夜缒城而逃。抛弃城池和百姓,遭人唾骂。逃离途中,李清照瞧不起赵明诚的懦弱无能,心生怨恨,冷眼相加。途经乌江,李清照题诗一首:《夏日绝句》:“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明赞项羽英雄气概,死不回头;暗讽明诚软弱胆小,贪生怕死!赵明诚在病中,可冷遇如冰,前后天壤之别。受不了如此相待,终命归黄泉。李清照孤身飘零,几经辗转,四处无亲,孤苦伶仃。人无可依,情无所寄,泪无处收。于是填词诉情,追忆往事,苦不堪言。其词孤苦悲凉,愁闷伤感,如血泪倾诉。

《声声慢》:“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这首词以非常沉郁、凄婉的笔调抒写了词人在一个秋日里,从清晨到黄昏一整天孤独寂寞,凄楚悲哀的心境,这实际是作者晚年生活的真实写照。曲折而典型地概括了词人南渡以后飘零的生活、凄苦的处境和充满悲哀的内心世界。与早期作品的伤春悲秋、伤离怨别不同,它不是生离之短暂,而是死别之永恒,不是暂时的空虚,而是长久的寂寞,不是可望团圆,而是已成永诀。丧夫之痛与国家残破、故土难回的深切哀愁凝聚交织,沉痛无比。从前轻盈妙丽的望失词如今变成沉重哀伤的生死恋歌,词风由明亮轻快变得灰冷凝重。

《武陵春》:“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这首词是作者晚年避难金华时所作。已经五十一岁的她,几经波折,流离失所,心情极其沉痛悲苦。首句写盛开的繁花受到狂风的袭击已委身于尘土,这正是词人自己身世的象征。次句写日色已高,头犹未梳,虽与“起来自梳头”(《凤凰台上忆吹箫》)语意相同,但那是生离,这是死别,区别明显。这一切悲苦,都是由于“物是人非”,并非无聊的伤春悲秋,而是家国之变,身世之痛,故而“事事休”“欲语泪先流”。尤其是“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短短三句,将内心的犹豫和不堪负载的愁苦量化和具体化,既曲折生动又巧妙自然。

经历过太平盛世的繁华与荣光,见证过南渡的狼狈与落魄。在风云变幻之际,李清照书写了一段不同寻常的历史,让后人忘情追忆,流泪叹息。悲欢离合、酸甜苦辣,都赋予了绝妙的词篇,随同时光漫过了千年。

雅集结尾,赵倚平老师说读李清照的词,尤其是后期的词,凄婉哀怨,愁绪满怀,许多人就以为她是一个像林黛玉一样喜欢多愁善感的弱女子,这实际上是对她的一个误读。要知道,李清照的一生经历了表面繁华实际上危机四伏的北宋末年和战乱不已、偏安江左的南宋初年,她的生活也从桃花源般宁静坠入了兵荒马乱,从优裕走向了苦难。国破家亡夫死,使她的生活发生了巨大的落差,也给她的心灵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创伤。所以,她后期的词作,都是以血泪写就的篇章。这也是李清照的词风从缠绵悱恻变得深沉低徊,从清新隽永,变得沉郁悲凉的根本原因。

 互动环节,静客们在赵倚平老师的鼓励下,对李清照的词或吟唱或朗诵,感受其音韵美。同时,大家纷纷发言,表达对李清照及其作品的看法,见解独到,获得赵倚平老师的认可。之后,赵倚平老师还向静客赠送了书法作品,其抄写的李清照诗词书法获得众人好评。

 

 

静客回音


赵勇博士 /  陈静口腔诊所创始人

李清照的诗,从早年的风花雪月,到后期的悲情感伤,言辞朴实白描,又不失清丽典雅。感时咏史,情词慨慷。自成一派的文风,后人高山仰止,难以模仿。 

早期,李清照夫妇拥有优渥的生活条件,特别的文化鉴赏力,才有金石书画的满堂典藏。夫妻俩人不俗的文学修养,夫唱妻和的诗文对话,把生活过得诗情画意,着实令人艳羡。夫妻合著《金石录》,成为中国古代文化艺术的研究魁宝。

从北宋到南宋,家破国亡,生活颠沛流离,可以想象寡妇守护家业的艰辛。记录生活的文字,让我们有机会一窥九百年前北宋辉煌的文化光亮,以及家人的离殇和王朝的衰亡。 

李清照苦苦守护的家产,有形的、无形的,随着生活的辗转迁徙而渐渐消散,家道衰落的感伤伴随诗词风格的变化,让人牵挂,又令世人敬仰。

历史的李清照,已经不再是一个闺中的小女人,而是有着深厚情怀,还能担当的东方文豪。柔情和刚强的女性,豪放不亚于八尺儿郎。我们感慨,阴柔和风花雪月的背后,怎么成就李清照的坚强?

我们有幸,因为李清照而更多了解到从北宋到南宋那么一段历史的变迁。这是一个从家庭、从生活诸多细节,从地理位移生动展现出来的一段史话。

大起大落的情感境遇,颠沛流离的生活挣扎,从“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人比黄花瘦”,“生当作人杰,死亦作鬼雄”等文辞中绽放,构成李清照式的特色文采。

一位杰出的文化守护者和传承人,一个忠实的历史记者,一位情感细腻的大家闺秀,一位文采飞扬的大词人。惊起一滩鸥鹭的争渡人,为人怜惜,更令世人仰望。

这就是李清照。



皮皮

一部漱玉词,半部南宋史,诗词与历史的融合,个人与时代的悲歌。纵“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老去无成”谁又能忘,溪亭日暮,藕花深处,东篱把酒,暗香盈袖。千年之后,海棠依旧。感谢赵老师,感谢静客雅集。


孙悦

李清照在我心中是一位特别有韵律的女士,她的诗词带给人穿越千年的感觉,但她本人却像是我们身边很亲近的人,这是我从她的诗词中感受到的。

在老师讲述的李清照历史背景故事里,有一个画面让我印象深刻:国破家亡,丈夫身死后,李清照跟在行军队伍后面。为了减重而行,不得不扔掉她和丈夫重视收藏的金石器物。三个月的跟跑,即使放在现代也很难坚持,更别说古代。李清照是非常坚韧的女子,是什么支持着她写出如此多让人印象深刻的诗词?我特别佩服她,被她的个人魅力折服。


周丹

李清照的诗,不仅是一幅画,更是一个立体的场景。有声音、颜色、嗅觉、听觉描写,甚至内心体会。她的词来源于生活,她把感情寄托在里面,让人印象深刻。

李清照虽然是九百年前的女词人,但读她的诗,我感觉可以把她的"生活"情景代入到现代的生活里,对她没有距离感。特别是女性对她的感觉应该更深刻,因为她本身代表的就是女性的柔美。她写的词很有深度,非常细腻。包括爱情诗,感慨国家命运的诗等等,都值得大家品一品,读一读。

【点击查看更多栏目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