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推荐
Recommended article
发布时间:2025-01-19 19:44:14 | 来源: 阅读:279
2025年1月8日,静客雅集第63期特邀中西合璧亲子教育专家,“冰心儿童图书奖”获得者黄静洁老师为我们带来《父母的格局》,引领大家一起探索为人父母的教育奥秘。
活动报名海报
主讲嘉宾简介:
黄静洁
中西合璧亲子教育专家
“冰心儿童图书奖”获得者
她的家庭教育著作《父母的格局》《学习的格局》《时间的格局》销量过百万册,被多家中国省市级图书馆永久馆藏。
曾受卢浮宫、蓬皮杜中心等法国五大国宝级博物馆的邀请,担任其首档中文系列课程《影响一生的博物馆之旅》主讲专家;受邀担任风靡全球的经典儿童电视节目《芝麻街》中国区系列短片主讲专家。
黄静洁通过深入感受和研究中西教育20年,不断学习汲取中西教育精髓,形成融合中西的家庭教育新观念,在实践中建立了“格局养育”的亲子关系培育法,倡导“为世界养育孩子”的父母新格局。
黄静洁老师,是著名音乐家谭盾的夫人,更是国内知名亲子教育专家。作为中西合璧育儿专家,黄静洁老师是全国妇联评选的“中国百名好妈妈“,她的教子观不仅来自留美的学术锻炼,更源自于抚养两个孩子的实际经验。
当天,黄静洁老师为大家带来的分享主题是:父母的格局——如何按成长特性驱动孩子学习。她结合自己的成长经历和24年来在中美两地养育孩子的亲身体会,从“学习的自我驱动力是怎么养成的?”、“如何提升专注力”、“如何让孩子听你的话?”、“'格局养育'”到底如何体现?”等方面,和在场静客进行了一个详细分享和热情互动。
整场讲座生动有趣,既有理论高度,又有实践深度,赢得了大家的普遍认同。
黄静洁老师说,“父母的“格局”就像下棋“格”,父母和孩子走的每一步棋,形成了“局”面。它包含有高度的视野、有广度的胸怀、有厚度的理想,代表了三个维度,即高度、广度和深度。父母需要做的,就是先建立起一个良好的育儿“心态”,对孩子少有捆绑,再通过这个好“心态”,用自己的肩膀把他们托向天空,让他们看到更远的地方,有更宽广的胸怀,有更厚重的理想。建立起一个平衡的育儿“生态”,他们的心、他们的追求、他们的命运都会为之改变。
黄静洁老师指出,父母是孩子人生路上的第一任老师,孩子就是一张白纸,父母如何教育,孩子就如何接收,父母应该在润物细无声中成为孩子的榜样。通俗来讲,父母希望孩子成为什么样的人,首先自己就要成为那样的人。
她还提到教子的“第三种力量”,建议家长多给孩子时间,相信他们内在的力量,给予成长自然的节奏,甚至让他们“在错误里多呆一会儿”;让孩子学会独立生活和思考,不做始终在头顶盘旋的“直升机父母”。
答疑互动环节,静客积极提问:“针对动觉型的孩子,家长应该做哪些干预”、“家里俩孩子,如何一碗水端平?”、“针对孩子的学习,家长是该干预还是任其自由发展比较好?”、“如何帮助孩子塑造个人价值观?”这些问题,将讲座再次推向了高潮。黄静洁老师专业且温情的解答,更是让静客师友们对父母的教育格局及孩子的成长特性有了更深切的认识。
雅集结尾,黄静洁老师总结:如果每个父母都能抱着改变世界、贡献世界的观念和格局养育我们的孩子,那么不仅世界会变得更美好,我们的孩子也会变得更优秀、更强大,他们的人生将更有格局。
赵勇博士 / 陈静口腔诊所创始人
【静客雅集·黄静洁】
望子成龙,是每一个做父母的殷殷期待,也可能是最高理想。可是,如何定义成凤成龙,却有很大的不同。
伟大的教员、毛主席离别家乡时诗赠父亲:孩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誓不还。
唐朝书法大家颜真卿 ,在《劝学》中说:“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到了宋朝,苏东坡说:惟愿孩儿愚且鲁,无灾无难到公卿。
昨晚,我们有机会近距离聆听《父母的格局》《学习的格局》《时间的格局》三部曲著作的作者黄静洁老师解读亲子密码,又是一番别样的视角。
一个又一个家庭的日常话题,在黄老师平和舒缓的语调中抛出来,却会在心里激荡出巨浪。“父母是孩子身边的最后一根稻草,在孩子需要的时候,我们如果不给他这跟稻草,你还是孩子的父母吗?”,“孩子身上的问题,一定有父母的问题。”掷地有声,醍醐灌顶。
一边生儿育女,一边悉心观察儿子的成长。潜心研究中西教育二十年,最终成为中西合璧的亲子教育专家。第一部著作《父母的格局》,原名《其实你不懂自己的孩子》,一经出版,即获得“冰心儿童图书奖”大奖。一本分析两代人心智的指导书,架设起连接家庭代际的桥梁,直通读者心灵,让父母重新了解自己,让大人们重新认识小孩子。
本次沙龙分享以《时间的格局》著作精要内容为基础,从好奇、兴趣、热爱、自律、内驱力、使命感的相互关联分析,以大量生活中司空见惯的案例来解析智商、逆商、专注力、成功等成长要素。讲故事般娓娓道来,适时与现场孩子互动,对话中妙施激励,现身说法。
两个半小时的亲子讲授,洋溢着爱的现场,流动出爱的波澜。从黄老师的生活细节引导出的亲子互动,件件事情都在呈现亲子的爱意:首先是最基本最原始的母爱,然后是站在历史和学科巨人肩上那种科学的爱、理性的爱、换位思考的爱、为世界培育子女的大爱剖析。
这里无意拔高亲子的境界,我们的父母们虽然有望子成龙之心,可是现实中的绝大多数,一定难以过高期盼心目中的龙飞凤舞。所以还得面对现实,首先希望自己的娃娃是一个具备健康身体和心智的普普通通的正常人。然后才有可能期待自己的下一代有可能成为某个方面“有所追求的”、“有理想”的新青年。
在当今的时代背景下,如果有哪家的娃娃能够性别取向不乱,能够正常结婚还可以生儿育女,有这样的子女就可以号称三好子女的时代,作为父母,复有何求?
黄老师的一席夜话,无疑给众多家长们一剂清醒针,让大家理性反思时间轴上孩子与父母存在的巨大差异。也从基本生理和心理的角度来细细打量自己感觉特别熟悉、特别珍爱的娃娃,恰恰是父母最不了解的新生命个体。
矛盾的所在,可能正是时下每天悲剧上演的原因所在。
何去何从,沙龙课后的延时谈论,伴随听众们的沉思,侧面应证了我们当下的普遍关切。
陈静院长 / 陈静口腔诊所创始人
从事不同职业的大家 ,相同的身份是“儿女”或“父母”。我们这个年龄段的父母,往往是育儿的书读过很多,实践中仍然屡屡受挫,难免在困惑中自我怀疑。
黄老师让我看到:沉下心来了解自己的孩子多么重要,共情自己的孩子多么重要!但只共情是不够的,还要用智慧和用心,鼓励孩子从扎营者成为攀登者。
“为世界养育孩子”,是黄老师践行公益的初心。感恩为我们带来新年第一场雅集,让在座的大家,在新的一年里,带着这份感悟和能量,找到自己的钥匙,为家庭开启新的大门。
Recommended artic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