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客雅集(65)精彩回顾:王宁《纸间万象——东方剪纸的时空对话》

发布时间:2025-03-22 22:27:40 | 来源: 阅读:172

2025年3月14日,静客雅集第65期特邀国家级非遗传承人王宁老师为大家带来《纸间万象——东方剪纸的时空对话》。以剪纸为媒介,带领静客一起探索东方美学的“减法艺术”——无需笔墨勾画,仅凭指尖直觉,在镂空与留白间唤醒传统技艺的当代灵魂。

活动报名海报

主讲嘉宾简介

王宁

非遗传承人 | 剪纸艺术家 | 文化传播者

国家级非遗“眉县剪纸”(大神剪法)第四代代表性传承人;中央民族文化促进会理事、中国书画家协会剪纸艺术委员会理事;陕西省三秦剪纸委员会理事、深圳市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  ;深圳观澜湖手艺工场非遗主理人、特级体验师、艺术总监(2020年至今) 。

 

艺术成就与荣誉

2022年:创作虎年主题《吉祥十二月》剪纸作品,以十二种民俗虎形传递文化寓意,获媒体广泛报道 

2020年:创作技艺被收录于冯骥才编著的《陕西剪纸》专著

2020年:主导“剪一朵勒杜鹃”国庆公益课堂,推动非遗与市民生活融合 

2019年:作品于西班牙卡斯蒂亚拉曼查大学展出并获殊荣;同年入选新加坡行为艺术文献展 

2018年:深圳文博会期间于鳌湖美术馆举办个人剪纸艺术展

2015年:受陕西省文化厅委派,赴奥地利、德国、意大利、英国开展非遗文化交流

2011年:获“世界八国(浙江桐县)民间剪纸大赛”铜奖,作品被眉县政府作为国礼赠予美国、新西兰等国领导人  

2000年起,作品多次参展中国西部文化产业博览会、陕西省农民文化节等,屡获大奖

 

跨界创新与传播 

2011年至今:于西安美院、西安外国语学院、中央戏剧学院、北京师范大学等20余所高校开设剪纸技艺与非遗文化讲座,推动“大神剪法”进入高等教育体系 。

2021年:受深圳大学邀请,为艺术系及港澳台学生开设“本源文化”“故乡的非遗”专题课程。

影视领域:参演电影《野餐》(2016年男主角)、《大提琴》(2017年美术指导)、《下一站爱情》(2020年),将剪纸美学融入影视创作 。

当代艺术:装置作品《五道娃娃》《城市精灵》参展深圳国际当代艺术邀请展、罗湖美术馆青年艺术家展(2020-2021年)。

 

媒体与社会评价

被央视、东方卫视、陕西卫视、《西安晚报》《华商报》等主流媒体誉为“剪刀与纸的诗人”,其“无样稿悬空剪纸”技艺引发广泛关注  。冯骥才评价其作品“以动态线条重构传统,为剪纸赋予现代生命力”。

 

 

关于中国非遗剪纸

 

中国剪纸是一种用剪刀或刻刀在纸上剪刻花纹,用于装点生活或配合其他民俗活动的民间艺术。在中国,剪纸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交融于各族人民的社会生活,是各种民俗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传承赓续的视觉形象和造型格式,蕴涵了丰富的文化历史信息,表达了广大民众的社会认知、道德观念、实践经验、生活理想和审美情趣,具有认知、教化、表意、抒情、娱乐、交往等多重社会价值。

2006年5月20日,剪纸艺术遗产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9年9月28日至10月2日举行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第四次会议上,中国申报的中国剪纸项目入选“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剪纸是中国民间传统的手工艺术,在我国流传已有一千五百多年的历史。剪纸也称为“窗花”。在新春佳节时,中国百姓喜欢在窗户上贴上各种剪纸——窗花。窗花不仅烘托了节日的喜庆气氛,而且也为人们带来了美的享受。剪纸,集装饰性、艺术性、欣赏性和实用性于一体。

 

静客雅集 NO.65

 

王宁老师是中国非物质文化陕西宝鸡眉县“大神剪法”传承人,他的创作将传统剪纸艺术与现代艺术理念完美融合,展现了剪纸这一古老技艺在当代社会中的独特魅力。

本场雅集,王宁老师为在场静客带来了有关非物质文化遗产剪纸的深度讲解。他从剪纸的文化起源讲起,详细阐述了这一艺术形式如何与中国悠久的历史文化相融合,如何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步演变和发展。他还通过生动的实例分析了不同地区、不同流派的剪纸艺术家代表性作品,展示了各地剪纸艺术的多样性与地域特色。

不仅如此,王宁老师深入剖析了中国剪纸的文化内涵与表现形式,特别强调了剪纸的实际应用。他展示了剪纸艺术在当今社会中的重要性和应用场景,举例如装饰、文化传承、节庆庆典等多方面的实际功能。并在讲解过程中,带领静客一起欣赏了剪纸中那些或细腻、或古拙的线条,或喜庆、或灵动的图案,感受了剪纸艺术带来的强烈视觉冲击力和非遗之美的独特韵味。

同时,王宁老师结合自身的创作理念和教学实践,展示了诸如人物、花鸟虫草、山水风景、历史民俗故事等剪纸作品。通过这些作品,王宁老师讲述了如何将剪纸融入教学,并通过这一艺术形式促进中外文化的交流与互动。

王宁老师特别提到,剪纸不仅是“剪刀与纸的对话”,更是一项真实、富有生命力的技艺。通过剪纸,我们不仅能从视觉上获得享受,还能感受到其背后蕴含的深厚文化精神。王老师所传承的眉县剪纸,正是以“大神剪法”为代表,突破了传统的样图束缚,加入了更多的动感与质感,使得作品更加生动、立体。

为了让大家更深刻地体验剪纸的艺术魅力,王宁老师当场即兴创作了一幅法门寺佛像剪纸,技艺的精湛与流畅让在场的每一位静客都为之震撼。他的剪纸手法如行云流水般自然,展现了高超的技艺与深厚的艺术功底。创作完成后,王宁老师将事先准备好的剪纸工具和材料分发给每位参与者,并耐心细致地讲解剪纸的基本技巧。从如何选择纸张、如何设计图案到如何精准剪裁,每一步都讲解得清晰而细致。

在王老师的指导下,静客们纷纷动手实践,创作属于自己的剪纸作品。很快,一幅幅精美的生肖剪纸、汉字窗花、节庆图案等作品相继完成。大家看着自己亲手剪出的作品,脸上洋溢着自豪和成就感,互相展示着自己的成果,现场充满了欢声笑语。

 

静客雅集第65期合影

 

静客回音

 

赵勇博士 /  陈静口腔诊所创始人

体验剪纸的过程,听到现场有嘉宾感慨,仿佛时光倒流,回到了童年。

的确,这种感觉也同样在我的心中悄然升起。

一方面,手指掌握剪刀在几重折叠的纸上,仿佛在触探和摸索中爬行,仿佛能够触摸到久远的岁月,回到了无忧的童年。

另一方面,在剪纸艺术家的蓝图线条指引下走动剪刀,又仿佛穿越在时光的迷雾中,直到最后展开纸张,才能在惊喜中一睹剪刀游走后留下的足迹,透过奇妙的图案仿佛穿越到了中国文化的远古时代。

我们在聆听、观摩、体验剪纸的过程中,走进了剪与纸的艺术之窗,让我们从管孔之间一窥古老的中国符号,唤醒我们对古代祭祀仪式的遥远记忆,感受剪纸的线条和轮廓所构建的图案之美。

艺术家手中的剪刀,犹如与神灵对话的法器,蜿蜒走剪,好似纸上芭蕾,在动感中流淌着灵气。也如神明指引,灵动下剪,让人迫不及待想知道最后呈现的谜底。

感谢中国剪纸传承人王宁老师,用魔术师一般的双手,借助一把普普通通的剪刀,一张普普通通的纸张,变戏法一般给大家展现出各色窗花,吉祥动物、植物、文字,人物形象,如庄严慈祥的佛头,等等。

从构图取材,了解剪纸的寓意,进而追根溯源文化脉络。剪纸,承载着人间烟火气,又带着某种神性、充满乐趣。显然,中国剪纸已成为一种极具中华文化特色的艺术形式,成为民族文化的传承媒介,也必将伴随岁月而升华。

 

陈静院长 /  陈静口腔诊所创始人

热热闹闹、氛围感拉满的非遗剪纸课堂+实操。如同王宁老师所说:每一种表达,没有静止的。我理解:语言、绘画、音乐、建筑、剪纸,都是思维的表达,情感的交流,继而成为文化的传承。今夜,静客们脑洞大开,发挥奇思妙想,享受创作的乐趣,和折叠打开的惊喜!

巧合的是,来自日本的瀬户口祐子博士、林努院长,以及栗丹总经理,和几位老朋友,下午在诊所参观交流后,留下来参加雅集。当王老师PPT分享结束,大家在欢声笑语中开始了创作,王宁老师注意到几位远道而来的朋友,便即兴创作了佛像剪纸作品,赠送给他们,大家感动而开心地合影。我想,这个乍暖还寒的深圳之夜,在静客厅遇到的剪纸高人,和一群像家人一样欢乐相聚的静客们,一定会给几位异国同行,留下温暖的回忆。

王宁老师介绍,自己是在大树下卖艺,被西安媒体发现并报道的。高中毕业后,他便跟师学艺3年,修复佛像、壁画,出师后又干了几年修复工作,才回家传承家人世代流传的剪纸手艺。今天,我在王老师身上,看到了这一代关中人血液中的乡土情怀、勤勉、细致。非常令人饮佩!

 

邓春儒 /  深圳鳌湖艺术村发起创始人

今晚的静客厅,剪刀与纸的对话惊艳了所有人。

感谢王宁老师以“无稿剪纸”绝技,带我们触摸东方美学的呼吸。参与者们共同剪出深圳的民俗艺术以及各自的文化经验,更有日本学者沉浸创作、获赠非遗佳作、分享甜蜜新科技。每一刀镂空皆是千年传承的定格,仿佛静客雅集轻声道:传统从未远离,它活在每个人的指尖……

与您相约下一场雅集,让我们继续执掌灵感!

 

橄榄树

静客雅集第65期《纸间万象》,四代“无稿剪纸”非遗传承人王宁老师用“大神剪法”绝技艳惊四座。

感谢静客厅——一个开在牙科诊所的艺术空间,用一场剪刀与纸的对话,让我们了解了每幅千年传承的民间剪纸艺术中所蕴含的丰富意象与深刻寓意,还让每位参与者亲身体验了一回喜气洋洋氛围感拉满的民俗视觉镂空艺术创作。合掌感恩这场美好的遇见!

 

雅集预告

 

 

【点击查看更多栏目内容】